学校主页  |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福州晚报(2022-06-08)A3版:福建农林大学科研成果上了国际顶级期刊 为甘蔗基因组辅助育种奠定重要理论基础
发布时间 :2022-06-13    浏览:


在温室甘蔗地,张积森(右二)与学生展开研讨

在种业领域研究方面,我省科学家又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记者获悉,福建农林大学张积森教授团队经过四年的努力,在甘蔗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张积森团队题为《甘蔗同源多倍体细茎野生种的“近期”基因组演化研究》的论文,于63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上。

我国是世界第三大产糖国、第二大消费国和第一大进口国,产糖量和消费量分别约占全球6%9%。在中国,甘蔗对糖业的贡献达到92%以上,甘蔗制糖业已成为我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巩固脱贫致富成果的重要产业。

甘蔗看起来很普通,实际上,它是基因组最为复杂的作物之一。”长期从事甘蔗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研究的张积森教授告诉记者,目前,世界各国育成的甘蔗品种,大多是蔗王系列早期杂交甘蔗的后代,基本上是同质遗传型组成品种的再组合,导致甘蔗品种近亲繁殖严重,遗传背景狭窄,血缘相近,致使近30年来甘蔗育种在产量、糖分和抗性等方面一直难有大突破。为此,国际甘蔗育种界十分注重甘蔗种质资源的搜集、研究和利用,以期扩大血缘,丰富遗传多样性,创造有突破性的亲本材料和优良品种。

在本项研究中,张积森团队开发了一种鉴定细茎野生种染色体基数的新方法,解析了甘蔗细茎野生种天然同源四倍体Np-X基因组(细茎野生种祖先核型基因组),并利用基因组学手段系统阐明了细茎野生种的起源、染色体基数、基因组倍体、关键性状相关基因的演化。该研究系统总结了细茎野生种群体的演化规律,并提供了遗传背景的演化模型,为甘蔗基因组辅助育种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将推动甘蔗种质资源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该成果是福建农林大学基因组中心团队在《自然遗传学》发表的第二篇甘蔗研究领域的论文,奠定了该校在甘蔗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学术地位。

我们现在的目标,就是沉下心来,持续深入把甘蔗研究透彻。我们希望,能用三年时间全面解析甘蔗重要材料的遗传背景,用五年时间把表型组和基因关联起来,用十年时间实现分子育种。”张积森说,培育出糖分高、抗病性强、产量高的新品种甘蔗,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是他最大的愿望。


链接:

http://mag.fznews.com.cn/fzwb/2022/20220608/20220608_A03/20220608_A03_1.htm


本文转载自福建农林大学(新版)官网。